胡顺远,外国语学院1991级校友,临沂兴华教育总校长,临沂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,山东省第十三届、十四届人大代表。
在时空的坐标系里,作为兴华学校掌舵人的胡顺远把成功的起点定在了大学。1991年,他考入临沂师专(临沂大学前身)后,校园里总是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:白天忙于系部的管理事务,晚上和周末则摒弃了打牌、看电影等娱乐活动,安静学习。时光如白驹过隙,两年的大学生活,从农村里走出来的胡顺远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蜕变,从自卑内向,变得自信自强,这也为他将来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在大学里蜕变成就更好的自己
“我的性格在来到临沂师专之后,得到了很大的改变。”高中时的一件趣事,一直让胡顺远记忆犹新。在高中担任体育委员的时候,因为十分内向,他一直不好意思看女同桌,结果有一次上体育课,同桌迟到,他误以为是其他班级的学生,直接让她出去。
“高中学习比较紧张,加上家里比较穷,说实话有点自卑,上大学后这样的性格就慢慢被打开了。”胡顺远回忆说。
在临沂大学的校园里,胡顺远的认知和眼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:“对于我来说,从一个只会死读书的孩子到大学里的全面发展,离不开这两年的熏陶。”
让胡顺远印象深刻的是,当时几乎所有同学都会盼望着周六看电影的美好时光,“那时候电影还是比较稀缺的娱乐项目,但是两年内我几乎没看过。”白天胡顺远需要处理很多班级工作,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完全静下心来学习。舍友在宿舍集体打牌的时候,哪怕坐在他身旁,他依旧能够安心睡着。
“因为喜欢,所以白天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,晚上就不会被其他琐事打扰。”
向临沂大学学生作报告时,曾有师弟师妹问胡顺远:“你认为你的大学生活累吗?”他认为累不累,辛苦不辛苦,这只是一种心理体验,所谓累是因为不喜欢做。只要足够专注,那么和自己做什么,做了多少工作,关系几乎都不大。
对于当代大学生,选择就业还是考研深造,胡顺远建议说:“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为了什么。”在他看来,如果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,对专业有一份执着,不妨深耕学术。如果志不在此,可以大胆地投入到社会中,在社会这所“校园”,磨砺自己的心智,增加自己的阅历,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。
为教育理想办理想的教育
大学毕业后,胡顺远在一所公办高中任教,他曾将排名第十的班级成功提升至年级第二,在工作中斩获斐然成绩。然而,胡顺远并没有安于现状,一个瞬间让他毅然决然地放弃公办学校的铁饭碗,踏上创立民办学校之路,这个看似“逆行”的决定,实则源于他的教育理想与人生追求。
“有一天下午,我坐在窗口,看见我们比较年长的教研组组长,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,我深刻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的。”除此以外,当时的工作机制也让胡顺远略感沮丧。学校里,年富力强、经验丰富的老师,正是发挥自己能量的时候,但评上了高级职称后,不再有激情与动力;年轻人努力上进,回报率却相对较低。爱思考有追求的胡顺远对此觉得不合理。他萌发了创办一所体制更加灵活的学校的想法。
上世纪90年代,临沂民办教育蓬勃发展,胡顺远敏锐地抓住这个风口,创办了临沂兴华学校。然而就当他壮志凌云想要开创一番宏伟事业时,现实却如一盆冰冷的水,瞬间熄灭了炽热的火焰。建校之初,胡顺远预设两个班级,结果只招到19名学生,4位教师。
“那时自己是既当老师又当校长,又兼着财务还负责接送学生……压力最大的就是出现资金短缺的时候,不是去借钱,就是在借钱的路上。”教育知名度不高导致学生招收困难、优秀师资匮乏带来工作压力巨大、资金短缺等问题接踵而至。这些困难并没有把胡顺远吓倒,秉持着“办理想教育”的信念,他咬牙坚持着。
惟其艰难,方显勇毅;惟其磨砺,始得玉成。虽然仅有一校一园,规模不大,但胡顺远很快凭借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学校办得有声有色,教育质量大大提升,获得老百姓的认可。渐渐地,学校有了成熟的办学模式,资金基础逐步雄厚。除了这些内部优势,在外部,学校也得到家长高度认可,影响力日益凸显。
今天,临沂兴华中学已然发展成为临沂市规模最大、教育链最长、发展最健全的综合性教育集团,涵盖学前教育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高中补习、职业教育、教育培训,现有16个办学实体,在校学生16000余人,教师1400余人,并荣获“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”“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”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,连续二十年被评为市、区级“办学先进单位”。
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教育润泽学生
走进兴华的课堂,总能发现课堂里十分热闹,“小组模式”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。学生六人为一小组,小组内先形成学生和学生间的“教学相长”,最后小组上台把知识讲解给全班同学,整一过程,老师仅仅充当点拨师的角色。
“我们进行过很多实验,发现在初中和高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。”胡顺远认为,课堂上老师让位于学生,是真正意义上把时间和空间交给了学生,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,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。很多学生在这样模式的培养下,进入大学后在学习上都显得游刃有余。
2021年,兴华学校邀请张启华、吴正宪等国内名师来校开展数学观摩课。谁知道,课堂刚刚开始,就“风云大变”。“本来由老师主控课堂,第一次提问学生后,这名学生完成回答后竟走上台讲解,各个小组自主开展学习,小组长轮流上台讲解交流,教室里一下就变得热闹起来,老师就这样被‘晾’在了一边。”那一幕的场景惊呆了现场的所有名师专家,回忆起当时的场景,胡顺远仍然充满了幸福感。
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,都是老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,而那堂全市公开课上变成了老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。课堂结束后,张启华对兴华学校的学生赞不绝口,表示那堂课改变了他对临沂教育的看法,十分惊讶沂蒙老区会有素质这么高的学生。
从那以后,兴华中学的学生成了公开课和展示课的“香饽饽”,在一次市级的展示课中,45分钟的课堂不知不觉地进行到75分钟。课堂结束后,学生丝毫没有疲惫和烦躁的感觉。
将课堂还给学生,让教育润泽学生。在胡顺远的带领下,兴华教师们做到了素质教育和成绩教育的平衡。2023年,兴华学校的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中共有 1092 个孩子过本科线。三年前,这些孩子基本不被公办高中认可,而三年后,在兴华中学老师的带领下,本科进线率基本上超过了 50% 。兴华中学的初中生们,进入公办高中的比例一般超过80%,远远高于城区初中院校的平均水平。
让教育滋养生命,用情怀浇灌人生。25年创业路,如同胡顺远的第二个青春,彷徨、迷茫之后,积攒起一往无前的勇气。年华易逝,但初心不改,胡顺远将追光而行,赋能未来,高举着临沂民办教育的大旗,一路坚定地走下去。